
肺“輔”良言!肺癌科普視頻挑戰活動圓滿收官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余燕紅
日前,由制藥和醫療科技行業的兩家企業羅氏制藥中國與美敦力聯合公益支持的肺“輔”良言肺癌科普視頻挑戰活動于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圓滿收官。本次活動旨在提升公眾對肺癌的正確認知,增強對于肺癌,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規范治療的了解?;顒友埖絿鴥榷鄠€權威專家團隊共同制作創意視頻,結合肺癌微創手術技巧展示并講解肺癌診療知識,向公眾進行肺癌疾病及規范診療的科普宣教。
新穎破圈 玩法升級 挑戰再創新高度
與大部分以講解為主的肺癌科普不同,此次參與視頻挑戰的醫生不僅“動口”還要“動手”,直觀演示肺癌手術中的技巧,例如手術機器人挑戰剝西紅柿皮、縫合針摳椪糖挑戰、水下剝葡萄皮、手術設備拼樂高、柚子剝離術大挑戰等,將日常生活與游戲相結合,將專業融入生活,變枯燥為有趣,展示早期肺癌手術治療、術后輔助免疫治療等多維度手段,提高對于肺癌規范化診療的認知,特別是術后輔助免疫治療對于降低早期肺癌患者復發風險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相關挑戰視頻的總播放量已破百萬,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胡堅教授表示:”希望通過這次破圈活動,能有更多公眾關注肺癌,也希望患者可以獲得對全方位、多維度的個體化精準治療的更多認知 。 ”
科普先行 提升科普創新能力
專家表示,罹患肺癌并不意味著拿到了“死亡通知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楊帆教授表示,過去10年來,隨著診療手段的進步,中國肺癌的生存率總體呈上升趨勢。隨著臨床上多種創新治療方式的應用和推廣,肺癌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患者生存率得到顯著改善,不同類型的肺癌患者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選擇,肺癌治療正在逐漸走向慢病管理。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趙松教授表示,隨著我國癌癥防治水平的提升,肺癌患者通過接受規范化診療可有效改善5年生存率——前提是如何打破公眾對于癌癥不可逆的固有印象,讓大家不再“談癌色變”,提升公眾對于肺癌的正確認知。這次活動是充滿創意的新鮮體驗,將艱深的肺癌治療方案,比如手術治療、術后輔助治療等專業術語,通過直觀、通俗的方式呈現給廣大觀眾,以創新的科普形式展現肺癌前沿治療方案。
規范治療 為患者生命加個BUFF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肺癌死亡病例約為180萬,遠超其他癌癥類型。肺癌可大致分為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棣教授介紹,NSCLC是最常見的類型,約占所有病例的85% 。早期NSCLC患者可通過手術切除病灶 ,但超過50%僅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會在5年內出現復發或轉移 ,最終導致治療失敗。這成為了臨床上肺癌圍手術期管理的一大挑戰。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陳椿教授表示,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在進行手術切除后,還需要接受輔助藥物治療,例如輔助放化療、輔助靶向治療、輔助免疫治療等。隨著輔助免疫治療相關研究的突破,輔助免疫治療有望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幫助患者鞏固治療效果,降低疾病復發的風險。
